东乡羊肉制作技艺


东乡羊肉,又名“佛跳墙”,传说很久以前一云游和尚在东乡闻到一位寡妇用“特殊技艺”烧出的羊肉香味,忍不住登高跳进了院墙。因为崇信佛教的和尚也要跳墙吃肉,故称“佛跳墙”。相传当年清朝康熙皇帝下江南,大学士张玉书就用东乡羊肉招待御驾,这一美食赢得了龙心,此后镇江府便将其作为朝廷的贡品。
东乡羊肉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镇江东乡的儒里、石桥、姚桥、大路、啤城。
羊肉可红烧,也可以用鱼汤、鱼、河蚌来烹饪,还可制成冷盘。具有肥而不腻,瘦而不臊,没有腥膻味,色泽鲜艳红润,汤汁醇厚,稠浓粘唇的特点。
20 世纪90年代,儒里人在红烧羊肉的基础上发明了全羊席,羊的各部分都可制成美味佳肴,每道菜各有菜名,不重复。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,佐料要求齐全,火候得当,所受赞誉极高。
东乡羊肉具有季节性食用的明显特点,它是在冬天羊肥时所制作,这与北方其它地区整年食用有所不同。其营养丰富、美味可口,对人体冬季防寒暖胃、健脾、美容等都有独特之功效。
2008年12月,“东乡羊肉制作技艺”被列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