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灯阵舞

发布时间:2021-10-29 浏览数:410

丹阳皇塘镇南建村的“马灯阵舞”源于唐代,原为唐太子在宫内消遣娱乐所用,后传至民间,元宵节娱乐尤盛。该马灯阵舞传至唐押龙,已是唐家第二十代传人。

论习俗,马灯阵舞忙碌期为正月里,从大年初一开始跳到正月十八收灯。它有别于单调的走马灯和跳马灯等固有的传统表演程式,讲究布阵和阵法的变化,在各个阵法变换间走圆场。表演的阵式有“梅花阵、荷花阵、提篮阵、双十字阵、单鼓浪阵、双鼓浪阵、双龙阵、蒸架阵”等八阵式。演出时人数60~100人不等,分别装扮成《西游记》、《白蛇传》、《济公》、《八仙过海》、《姜太公钓鱼》等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象,并伴有一些民间说唱节目,多半为滩簧(锡剧曲调)和吉祥祝福类的打油诗、民谚、民谣,以及充满民俗风情的笑话、插诨等,说唱结合,载歌载舞,深受百姓喜爱。

该项目基本特征为:布阵时在东南方立两面大纛(灯旗和红旗),再按东南西北四角,架起四竿高挑红灯,以明示阵法方位。演出由鼓点指挥,并由两人担任领灯。每组人物造型前面均有一马灯前行,每换一阵势走一圆场,演出过程均为行进式。

各组演员跳马灯时不断穿插和交织变换队型。阵法严谨,井然有序,首尾呼应,环环相扣。演员出阵入阵之驱动,外应八卦,内含玄机,文武之道,相克相生。队伍中的人或神勇、或缠绵、或诙谐、或滑稽,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特色。

2014年2月,“马灯阵舞”被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