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评话

发布时间:2022-08-23 浏览数:101

扬州评话历史可上溯到明末泰州说书艺人柳敬亭。他游历大江南北60余载,擅说《隋唐》、《水浒》,后世扬州评话艺人尊其为祖师爷。清代前期,扬州评话在镇江流行。

20世纪初,镇江凭借水陆要冲优势,成为扬州评话艺人常年演出的大码头。特别是1929年江苏省会迁镇后,镇江成为全省政治、文化的中心,这进一步促进了扬州评话艺术的发展。当时,扬州评话艺人竞相来镇,多时近百人,城乡各主要书场,日夜两场,久演不衰。

QQ截图20221025165856.jpg

扬州评话书场

扬州评话表演形式简便,一般只要一张桌子、一张椅子、一块手帕、一把纸扇、一方醒木即可。在特殊情况下,也可不用道具,演员站着即可表演。

演出时,演员表现细腻入微。无论是叙事描情,还是刻画人物,表演者都能注意抓住特征,进行艺术渲染,以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题的体现。

QQ截图20221025165908.jpg

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俊章

扬州评话的题材有根据历史公案小说和民间流传的神怪、市井故事等传统书目,在原著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演绎。此外评话内容还涉及创新书目。多数现代评话是根据社会热点和宣传的需要精心改编加工而成的,且大多为短篇。

2009年6月,“扬州评话”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