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里季子庙会


九里季子庙会亦称嘉贤庙会,是丹阳境内最早的庙会之一。季子庙是为纪念春秋吴国名贤季札而建的寺庙,始于秦汉,距今2000余年历史。
季札是吴国十九世君主寿梦第四子,因三让王位,避耕于延陵,史称“延陵季子”。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和外交家,聚德、贤、智于一身,为儒学先驱,被后人崇敬为“至德第三人”。
“上茅山、回九里”的香客
九里季子庙常年有僧道供奉香火,庙会以季札祭日(农历四月十三)为主要庙集。民国时,季子庙组织戏班在戏楼唱戏,又增加了农历三月初六为九里庙会,形成了传统的民俗活动。
每逢九里季子庙会来临,历代的朝廷或地方官员及民众都前往九里季子庙祭奠季札,庙会的民间祭祀不仅正规,而且范围广、规模大。历史上与茅山道观形成了“上茅山、回九里”的传统习俗。
庙会期间季子庙里表演的道教音乐
此外,我国传统的正月十五闹元宵,九里季子庙亦主办灯会祭仪,中午出会,彩旗、銮驾、锣鼓、灯舞、仪仗队等,热闹非凡,临街商店都设香案、备酒菜、放鞭炮相迎,九里庙会习俗可见一斑。
2009年6月,“庙会(九里季子庙会)”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