缝纫机绣


缝纫机绣是在1890年我国从美国引进第一台缝纫机之后出现的。自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流行。主要在江苏、浙江和上海城乡的绣花加工厂内普及,而江苏又以镇江和扬州为主。
该工艺具有针法细腻、线条流畅、色彩凝重、图案新颖、花色品种多、实用性强等特点。其使用工具有家用缝纫机、特制绣衣板、绣花剪刀、多种尺寸绣花绷子、五彩绣花线等。
缝纫机绣分为观赏品和日用品两类。观赏品有挂毯、屏风等;日用品有旗袍、披肩、围巾、唐装、礼服、窗帘等。
机绣的针法主要有基础针法、花色针法、特殊针法三大类,它们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手工丝线刺绣的翻底绣、毛巾绣、盘绳绣、混合绣、立体绣等特色,而且还吸收了花边扣眼、抽丝、雕绣等针法以及补花的特长。
有的机绣还辅以印花、喷花等工艺,既省工,又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。
2006年12月,缝纫机绣被列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