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容市宝华镇让空竹“非遗”活力再现

发布时间:2021-02-03 浏览数:2086

“嗡嗡……”响亮的空竹哨声此起彼伏,韵动出优美的旋律。连日来,在句容市宝华镇凤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,一支抖空竹队伍每晚7点都坚持训练,成为广场上一道靓丽风景线。

据了解,该队伍来自宝华镇空竹工作室,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,共吸引了50余名村民报名,已开展48期培训班,8人能独立表演。其中,有70多岁退休老人,也有10岁的小学生,他们从“零基础”开始,通过大半年的学习、练习,小小的空竹在他们手中抖出了大花样来。

“我镇有两名非常好的‘非遗’传承人——朱孝贵、张玉兰,也是此次空竹工作室的老师。”宝华镇宣传委员陈平介绍,朱孝贵、张玉兰是宝华镇凤坛村一对夫妻,远近闻名的“空竹达人”。2012年元旦,朱孝贵因玩起15.8米长的空竹转龙,将空竹抖出了新创意,被央视《新闻联播》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。针对“非遗”传承人因经费不足、传承困难等情况,该镇因势利导,主动作为,成立宝华镇空竹工作室,为两位老师搭建传授绝技的平台,有效化解传承难题,为“非遗”传承找到了新的载体。同时,该镇不仅为空竹工作室提供免费工作场所、推荐外出学习培训等机会,还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,提高传承人授课费用,为每一位抖空竹培训班的学员提供免费器材、表演服装等。通过这样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的方式,培养出了更多的空竹爱好者,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“小时候看老人玩过,如今有老师免费教学,我就加入进来了,很喜欢,转的时候挺好玩的,而且还能增强体质。”该队成员傅德贵展示着“捞月”“挂金钟”“公平称”等初级培训班的动作,一招一式,兴致勃勃。

去年11月,这支队伍第一次登上了宝华镇“百姓大舞台”,队员们抖着空竹一亮相,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。一转、一抖,一抛、一接,五颜六色的空竹飞舞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。伴着或高或低的“嗡嗡”空响,队员们不断变换着脚步,娴熟地抖动着手中的细棍。在他们手中,一个个空竹就像是有了灵性,可以自由地前后旋转纷飞,一个个精彩的动作,不断引来阵阵喝彩。之后的每场演出总是获得满堂彩。